常州信息学院订单培养谋三赢
(摘自2005年7月6日《常州日报》 文/陈波)
在大学,你见过一个学校的班级以某一企业的名字命名吗?位于大学城内的开云手机版app下载就有这样一些班级——“和佳班”、“富深班”、“联创班”等等,这些班级都是与企业联合办学,学生上课都是在机房和实验室,营造的是一种“学中练,练中学”的氛围,整个学习过程更具系统性和专业性。名称的改变只是订单培养模式带来的醒目变化,办学内涵的深化、办学效果的提高才更令人欣慰。
“订单培养”代替传统培养
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由学校制定教学计划。而这些班级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即“订单培养”——学校与富深协通、和佳软件等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学院依照企业的要求编制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为企业“度身定做”人才,教学与实践过程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完成,“富深班”、“和佳班”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计划,能够真正培养“适销对路”的技术应用人才。对学校而言,有助于学校准确定位,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办学方向,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行业、企业、市场的需求,使学生学到真本事、练出真才干。对企业而言,有助于缔造稳定的骨干队伍,节省企业培训时间,减少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就学生而言,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产生压力、形成动力,迅速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在企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订单培养”带来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局面。
项目代替作业
这些班级通常引进“课程项目设计”理念,改革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把传统的“讲课-作业-实验”过程改为综合性的“学中练、练中学”的项目开发模式,创造了一个积极推动创意、创新和创业的环境。通过项目的开发,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技能、开发潜能,充分展示综合能力。
就拿该院NIIT(印度国际信息技术学院)班的学生来说,课程采用的是嵌入式教学,也就是将考证分布在课程的学习之中。同时它又是一个一体化的课程体系,IT业界流行的Java和.net技术合理地分布在4个模块中,融入模块中的知识、技术、技巧相应深化,教学的目标都瞄准市场流行的应用。在这个班级里,没有传统的做作业的概念,只有完成一个个难度逐步加大、技术含量逐步提高的项目。如果学生顺利通过四个模块的学习,那么就可以拿到由NIIT颁发的证书,这个证书相当于软件工程师。
“工厂”代替课堂
借鉴“教学工厂”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中,构建“车间是课堂,师傅是老师,工人是学生”的企业环境,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到企业零适应期,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通过“教学工厂”式的开发中心和训练中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工厂环境,构建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如该院“富深班”的学生就没有固定的教室,只有固定的机房和实验室,课堂就是机房,机房就是课堂。整个课堂采用的是“做—模仿—做”的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知识点穿插于实际演示操作的过程之中,这种方法与普通班级的理论与实践分开有着根本性的区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从模仿、练习再到自己完成项目,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握知识、掌握技能。这个班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是在机房度过的,机房对他们全天开放。
“工程师”代替普通教师
与一般的教学方式不同,这些班级的教师不是普通教师就可以胜任的。NIIT班的上课教师全部都是经过NIIT专业培训、取得NIIT认证资格的教师,另外该院还从印度引进了两位外教。而“富深班”的教师大部分是来自企业的有工程师背景的教师和富深公司直接派过来的工程师,结合富深公司的实际案例上课。学生在这样一批“工程师”的影响下,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要求更加贴近。
信息学院自2001年起与北京和佳公司、南京联创公司合作办学开设了“和佳班”、“联创班”,2003年又增设了两个“富深班”和一个“NIIT班”,2004年与印度国际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西门子公司联合办学。目前,“和佳班”和“联创班”的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中,大部分学生都已成为公司的精英和骨干。
从“和佳班”、“联创班”、“富深班”到“NIIT班”,不难看出常州信息学院的办学理念。2004年该院的“三针对”人才培养模式(即“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该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